查看原文
其他

60岁党员专家李珊:我要到最“疫”线、患儿最需要的地方去

宣传统战处 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 2022-12-21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夜半时分,连一医高新急诊抢救室里,儿科专家、新生儿科主任医师李珊正在争分夺秒地抢救患儿,白色的防护服下,汗水浸湿了衣服模糊了双眼、流进了口罩……


01

自3月5日抗疫战打响以来,这位60岁的老党员在高新院区坚守了整整26天,和50出头的刘健胜主任一起, 24小时在岗,两人轮番联合作战,硬是顶起了高新院区的儿童救治重任。

其实,4月16日就是李珊主任年满60岁可以办理退休的日子,本来可以选择退守一隅,她却向危前行;在得知隔离定点救治医院、“黄码”医院、发热门诊的儿内科同事们人手紧张时,已从医36年的李珊多次向党支部递交请愿书,申请多给她派任务,多次表示她愿意去抗疫一线、去最困难、去患儿最需要的地方。

白天门诊、晚上急诊,通常要忙到晚上10点以后。说实话,穿着又闷又厚的防护装备,长达12小时的工作,这对于已经60岁的她是一种从未有过的挑战,脱下防护服、取下口罩后,她都会长舒几口气歇上一小会儿,毕竟年岁不饶人。但是她却主动和当班的急诊医生打招呼,说“我睡眠浅,只要你们有需要,随时可以电话喊我!”一接到急诊科会诊电话,她总是第一时间到达患儿身边进行会诊、救治。急诊同事看到她疾步如飞的背影既敬佩又心痛。

02

李珊常常自嘲自己就像一只铆足了劲儿的陀螺,高速旋转习惯了。当了解到连一医互联网医院为了保障封控区、管控区和防范区黄码居民的就医和用药需求而开展了疫情期间在线诊疗及药品配送服务后,不擅长网络的她,主动向年轻人请教学习,学会了在线问诊流程,只要门急诊没有事,她就赶紧登陆及时回复患儿家长的咨询。



在高新院区值守期间,她深知特殊时期,患儿就医不容易,经常主动把手机号码留给患儿家长关心患儿病情变化,指导用药等。一天夜里,手机铃声骤然响起,李珊刚按下接听键,立刻传来一位年轻的母亲急促焦虑的声音:“李主任,真不是有意打扰您,我孩子一直咳嗽,还有“空空样”的声音,感觉还不好喘气,脸都憋红了,怎么办啊?”李主任先安抚孩子母亲情绪并进行详细地问诊,经过问诊和临床经验判断,李主任诊断这个孩子是喉炎,询问孩子母亲家中有无雾化器及雾化药物、孩子的体重、年龄等,指导孩子母亲为孩子做了雾化吸入后,孩子情况好转。

03

为了更好地引导患者平稳有序就医,她在急诊趁着等候患儿的空隙,来到急诊大厅,协助预检分诊,“请大家戴好口罩,保持一米线,配合测量体温……”,协助分诊的同时,她时刻关注着有无急危重症患儿,希望在第一时间接诊急危重症患儿,缩短患儿等待救治时间。

“爱我的小宝贝们,如果重头再选,我还是选择儿科,选新生儿专业”。从业36年的李珊从医初心未变,“一心为民”的党员使命责任愈加坚定。



在这一场抗疫中,儿科医生们冲在了最前方,老党员老同志们积极参战不输年轻人,53岁的骆培良“战”在黄码医院,53岁的刘健胜一直在高新院区, 54岁的白华第一时间奔赴隔离点医院,52岁的冯越坚守儿童发热门诊,51岁的李鹏飞和科副主任王娟带领年轻医生日夜守护病房患儿安康,退休老专家陈晶、瞿绪光、张克勤、高长龙等纷纷请战,参与门诊和互联网医院问诊。

有她、他们在,还有什么战胜不了的疫情




朱自荣 孙军/供稿

宣传统战处/编辑整理


往期推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